碳纤维具备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轻质、高强度、高弹性模量、耐高低温、耐腐蚀、耐疲劳等优异特性,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交通、能源、体育休闲等领域。
碳纤维按用途可分为宇航级和工业级两类,亦称为小丝束和大丝束。通常把48K(一丝束中包含48000根碳丝)及以上碳纤维称为大丝束碳纤维,包括60K、120K、360K和480K等。宇航级碳纤维初期以1K、3K、6K为主,逐渐发展为12K和24K,主要应用于国防工业和高技术及体育休闲用品(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和钓鱼杆、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工业级碳纤维应用于不同民用工业,包括:纺织、医药卫生、机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
与大丝束相比,由于缺少碳丝规模的集束量级,小丝束碳纤维往往需要更高的制造工艺(同样的3根筷子的结构强度小于12根筷子),进而导致成本较高,但由于其重量更轻(3根筷子重量小于12根筷子),所以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目前,各国对高性能的小丝束碳纤维(宇航级)均采取严格的出口管制措施。
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风力发电等制造业板块,根据《2019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统计,2019年全球树脂基复合材料总用量为15.97万吨,其中风电叶片、航空航天、体育休闲、汽车各占22.67%、24.55%、14.46%、11.40%;金额端总额为173.9亿美元,其中航空航天金额占比62.39%。且平价单价达到300美元/kg 明显高于其它领域。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代替钢或铝,减重效率可达20%到40%,根据《大国之翼》对C919副总设计师章骏的采访,在蒙皮部位使用铝锂合金能够减重2%,型材部分使用铝锂合金能够减重5%,而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减重潜力则在15%-20%区间。而根据《碳纤维及石墨纤维》介绍,战斗机或干线飞机自重每减少1kg,相当于增加450美元的经济效益。
在军用航空领域,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导弹弹头、弹体箭体、发动机壳体的结构部件和卫星主体结构承力上,其中碳/碳和碳/酚醛复合制品是弹头端头和发动机喷管的重要防热材料;在卫星构件上,高模量碳纤维主要应用于卫星承力筒、桁架、夹层面板及电池板支架。在战斗机和直升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战机主结构、次结构件和战机特殊部位的特种功能部件,当前战斗机上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用量已达到25%以上,军用直升机用量则高达50%以上。
此外,近年来无人机包括无人作战机发展迅速,由于低成本、轻结构、高机动、大过载、高隐身、长航程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对减重的迫切需求,复合材料的使用比例基本是所有航空器中最高的,美国全球鹰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共用复合材料达65%,先进无人机复合材料的用量更是不断提升,X-45C、X-47B、“神经元”、“雷神”上都运用了90%的复合材料。未来随着无人机集群作战、人机协同等先进战术进一步成熟,尖端无人侦察机、无人歼击机的需求进一步释放,也会对碳纤提出新的需求。
2016至2019年我国碳纤维总产能分别为18000吨、26000吨、26800吨和26900吨,复合增长率为14.3%;需求量分别为19568吨、23482吨、31000吨和37840吨,复合增长率为24.6%,需求增长要快于产能的扩张。
然而,2016-2019年实际国内实现的产量为4600吨、7000吨、9023吨和12000吨,远低于设计产能,这是由于一方面部分产线老化处于经济考虑产能利用有限,另一方面则是碳纤维的质量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生产经验的累积,国内相关产业起步较晚,对于产线的调试能力有限,生产出的碳纤均一性存在问题。当前我国国内主要的碳纤维厂家有恒神股份、中简科技、上海石化、中复神鹰、碳谷科技、精工科技等。(来源:研报君)
---------
相关文章推荐:
复材应用案例|玻璃纤维型材助力宇通电动巴士减重降耗 提高效率
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规模在未来3-5年有望突破 进入快速放量期
无苯乙烯树脂走向工业舞台!AOC力联思树脂助力英国紧急建造防疫病房
纪实|累并快乐着,小众实干派!这里有一群为复合材料奋斗终生的人!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FRP渔船制造 真空树脂导入成型 手糊成型工艺PK
还在为车间气味、粉尘、废料处理等问题发愁吗?新型VPI硅胶真空成型工艺为您轻松搞定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