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从论坛的火爆看不饱和树脂的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17-06-02
打印

复合材料技术论坛

最近关于复合材料新技术与新市场的论坛很多,而且几乎是场场爆满,这是以往从未有过的热络场面。很多人参加论坛就像赶场子一样,千里迢迢四处奔忙。人们对论坛的追捧,其实反射出背后一个深刻的背景:现有的路走不下去了,需要寻找新的方向,新的道路。

纵观过去20多年来中国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我们发现有三个主要因素:其一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从非增强市场(玛瑙、工艺品、纽扣、人造石等等)到增强市场(管道、汽车、建筑、电器等等)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需求增长。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人买就有人卖,因此各种相关工厂遍地开花;其二是行业准入门槛低,资本需求少,环境要求低,支口大锅烧树脂,抡起刷子干玻璃钢,废水到处排,废料到处埋,基本上就是我们这个行业过去的形象写照;第三是技术来源容易,偷个配方吃三年,挖个工程师吃五年,绝大多数的树脂厂基本上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然而,时过境迁,经济增长减速了,传统市场萎缩了,环保和资本的要求提高了,技术来源也枯竭了。后面的路该怎么走呢?所以人们只好纷纷走出来,参加各种论坛,启发思路,寻找出路。

“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若干年前,笔者曾经预言中国树脂厂未来的“三种死法”:首先是因为安全环保问题被政府给砍死的,其次是因为负债(担保)问题被银行给逼死的,最后是产品和技术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变化被用户所抛弃给饿死的。现在前两种死法已经开始在树脂行业出现,而第三种死法也将在未来接踵而来。世界是辩证的,世界也是平衡的,知道怎么死,就应该知道怎么活。对于中国的不饱和树脂厂来讲,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其实答案已经不言而喻。

首先,再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想躲过安全和环保这一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很多树脂厂过去这么多年挣的钱既不是技术的钱,也不是市场的钱,而是安全和环保的钱,尤其是环保的钱。搞得定地方政府官员是很多树脂厂老板最拿手的把戏。然而,笔者在多年前就曾经多次强调,不要把反腐败仅仅看成是政治游戏,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来讲,反腐败对经济的影响其实远远大于对政治的影响。这种影响会体现在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消费受到抑制,高档酒店宾馆等等受到冲击;第二个阶段是政府官员的消极怠工会导致投资下降,经济滑坡;而第三个阶段是混不下去的政府官员开始有所作为,依法治国。目前的中国正处于第二个阶段的后期和第三个阶段的初期。中国不是一个无法可依的国家,而是一个有法不依的国家,其根源就在于官员的腐败。随着反腐败的不断深入,官员不敢收钱了,自然也就不会再冒着风险为违法企业承担责任了,这样一来,依法办事,公事公办就会成为新型的政商关系。看不到这一点,还想在安全环保方面捞一点灰色好处,凭几个信封就想继续蒙混过关,恐怕是再也混不下去了。

其次,尽最大可能降低资产负债率,包括互相担保的或有负债。由于政府要求化工厂必须迁入化工区,而每个化工区又有不同的投资门槛,因此很多原来资本状况很好的树脂厂在迁入化工区后都背上上了沉重的银行债务,并且在中国特有的金融体制下,这些银行债务的背后,都有着相同金额的互相担保,这就使得企业的银行债务风险成倍增加,而其最大的风险往往就是一个企业出事会牵连一串企业跟着倒霉。银行永远是锦上添花的,而不是雪中送炭。越是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时候,银行越是会做雪上加霜的事情。很多企业的垮塌往往就是被银行这根最后的稻草压垮的。因此,越是在经济不景气时期,越是在未来收益无法得到保障时期,越要防止银行釜底抽薪。唯一的办法就是通过资产重组(包括自身的资产结构调整和与外部企业进行资本重组)的方式尽快降低资产负债率,尤其是降低或有负债风险。

第三,努力把现有的产品做好。很多企业把眼光过多的放在了降低成本方面,而没有坚持把自己产品的性能做好,从根本上讲,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作为工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性能是决定企业前途的最核心因素。所谓的名牌,说穿了就是用户对你产品质量的信任感。而这是需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持之以恒的把产品做好。国内企业往往重视配方而忽视工艺,这是很多企业连模仿都做不好的主要原因。其实,每一种配方都是与特定的工艺条件相匹配的,离开了工艺去谈配方,就会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的困境中。而工艺条件,往往又是需要设备条件来做保证的,因此,不断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期达到能够满足优质产品的工艺条件,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单纯的扩大产能,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第四,把企业的工作重心从市场竞争逐步转向技术创新。过去这些年,由于市场体量增加很快,技术来源比较容易,因此,绝大多数树脂厂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市场开发方面,极少有树脂厂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顾及,这是中国企业的一个通病。于是产品同质化,经营手段同类化就造成了价格竞争、偷工减料的恶果。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最大的困惑就是现有产品赚不到钱了。纵观中国不饱和树脂的发展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在整整半个世纪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是处于一个“偷”技术的过程中。中国不饱和树脂的工业化生产技术来源于1967年常州253厂从英国SCOTT-BADER公司引进的成套生产工艺技术,80年代中后期,随着苏南乡镇企业的崛起,这些技术开始随着“星期六工程师”的出现逐步从253厂流出,这就是现在“全国一片191”的由来。到了90年代初期,随着金陵巴斯夫和常州华日进入中国,把机械化成型树脂技术带入中国,拉挤、模压和缠绕工艺在九十年代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随着大量技术人员离开上述外资企业,国内树脂生产企业也开始涉足上述机械化成型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内树脂生产厂的工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机械化成型树脂的生产已经越来越广泛,其中极少数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逼近外资企业。也正是经历了这样的变迁,外资企业对于把新技术引进到中国来始终抱着极其谨慎的态度,为了防止新技术的进一步失密,从90年代末期开始,外资企业基本上停止了向中国市场输入新技术,或者部分产品采取了分段生产的方式,以求达到技术保密的效果。所以目前市场上外资企业的主流产品,仍然是20年前他们进入中国时的产品。而国内树脂生产企业的产品,也基本上都是模仿这些技术的产品。树脂技术的止步不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制约了下游复合材料制品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步伐,对于某些特殊要求的产品,制品企业只好从国外进口。

如何才能打破技术壁垒的瓶颈?这是摆在中国树脂生产企业面前的共同课题。没有新产品和新技术,就只能靠打价格战、铺垫资金或者偷工减料来争夺市场。因此,从以市场开发为重点转向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已经是中国树脂厂家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环节了。然而,就目前绝大多数树脂厂所拥有的技术能力来看,自主开发可能还是一个遥远的梦想。那么接下来就只有再次全面引进技术这一条路了。从目前的发展格局看,从国外树脂厂单纯引进技术的可能性不大,除非将其进行并购,但是从目前国内这些树脂厂的资本能力来看,恐怕还没有具备这样条件的企业。而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并购外国成熟的研发机构,这可能是最适合中国企业的一条捷径。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转折点,中国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也到了一个转折点。技术先进,环境友好应该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不久前力联思在南京召开的科技日,重点介绍了碳纤维SMC树脂、无苯乙烯树脂、光固化树脂和非开发技术等新产品,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复合材料行业又回到了九十年代初那个阶段:技术决定企业未来的发展。(来源:支点智慧 翟继业)

打印
Tags:
欢迎光临广东博皓,很高兴为您服务